當前位置:廣西政協網首頁 > 時政動態(tài) > 正文

走讀平陸運河⑦ 讓數據流淌起來

2024-05-30 08:43:20  來源:廣西日報
【字體:

  在平陸運河建設調度指揮中心,工作人員正在操作“數字孿生智慧運河”系統(tǒng)。 記者 徐天保/攝
 
  平陸運河進入施工關鍵期,通水尚需假以時日。但在虛擬空間里,海量的數據,正快速流淌。
 
  5月26日,記者走進平陸運河建設調度指揮中心,巨幅屏幕上顯示的“數字孿生智慧運河”系統(tǒng),科幻感十足,令人震撼。
 
  這里,既連接綿延134.2公里的運河施工現場,也連接著工地上6500多臺(套)大型機械設備。
 
  屏幕上,一個個實時更新的數據,如同跳動的脈搏,映射出運河建設進展和工程施工動態(tài)。
 
  “這是我們打造的全國首個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智慧運河。”指著大屏幕,平陸運河集團科技信息部副部長閆強,言語里滿是自信。
 
  平陸運河建設,涉及航道開挖、土石方綜合利用、船閘主體施工、混凝土澆筑、生態(tài)保護等諸多環(huán)節(jié)。宏大的建設場景,每天都會產生海量數據。
 
  如何讓紛繁蕪雜的數據變得有序、智慧?
 
  通過北斗衛(wèi)星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BIM、GIS等科技手段,研究人員在虛擬空間里為平陸運河打造出一個“孿生兄弟”,通過它實現即時精細感知,從而將虛擬與現實緊緊相連。
 
  “你看,只要點擊鼠標,邊坡監(jiān)測、人員管理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等情況一目了然。”工作人員打開平臺系統(tǒng),攝像頭捕捉到的施工畫面,躍然而出。
 
  在運河起點平塘江口,無人測量船游弋水面,無人機懸停半空,空天一體的偵測系統(tǒng)正在探測水下地形;
 
  在第一梯級樞紐馬道樞紐,位移傳感器、智能監(jiān)測機器人、自感知光纖錨索監(jiān)測,可偵測到邊坡地塊哪怕毫米級的位移;
 
  在運河入??冢瑖仄?ldquo;天鯨號”正“鯨吞”著水底的泥沙、巖石,采集數據不斷刷新;
 
  ……
 
  數據流淌,向海而行。這些實時采集的數據,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涌入平臺的智慧大腦。一旦數據出現不穩(wěn)定狀況,“大腦”里便會閃現出不同顏色的預警信號,提醒工作人員及時判斷處理。
 
  大數據發(fā)力,科技范兒十足——BIM技術將運河關鍵控制工程設計模型疊加到現場實景圖中,建設者能夠隨時掌握各類建設參數;通過地理信息平臺和物聯感知平臺,工程車的??课恢谩⑦\行狀況一目了然;智慧運河接入沿線12個水文站的數據,指揮人員可根據汛期水情對人員設備進行調度。
 
  “從建設到運營,數字孿生智慧運河將伴隨運河全生命周期,實現運河動態(tài)‘一圖總覽’、工程建設‘一站服務’、決策指揮‘一腦智控’。”閆強說。
 
  未來,數字孿生智慧運河還將與西江和北部灣港數據實現連接,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注入數字動能,提升新通道運行效率。
 
  興許,若干年后,人們點開系統(tǒng)里儲存已久的建設數據,依然能感知到平陸運河建設的激情與速度。 ■ 記者 趙 超
×